傳統轎車現階段電子化程度不高,對PCB的需求量較小,PCB價值量也比較低。 PCB在整個電子設備成本中的占比約為2%左右,均勻每輛轎車的PCB用
量約為1平方米,價值60美元,高端車型的用量在2-3平米,價值約120-130美元。
在傳統轎車的電子元器件中,動力體系需求PCB最多,比例為32%,首要包括發動機操控單元,啟動器,發電機,傳輸操控設備,燃油噴射,
動力轉向體系等;車身電子體系25%,首要包括轎車照明、HVAC、動力門和座椅、TPMS等;安全操控體系,占比約22%,首要包括ADAS、ABS、安全氣
囊等;其他還包括顯現、文娛等車載電子體系。
與傳統轎車比較,新動力車因為其共同的動力體系,因而對PCB的需求有明顯提升。新動力轎車首要分為純電動轎車和混合動力轎車,純電
動轎車的動力體系僅由電動機和動力電池構成,驅動體系簡略。而混合動力轎車既包括了發動機,也包括了電動機,正常行進進程中首要由燃油發動
機驅動,電量足夠時由電動機驅動。純電動轎車中的動力體系選用電驅動,會完全替換掉傳統轎車的驅動體系,因此發生PCB代替增量,這部分代替
增量首要源於電控體系(MCU、VCU、BMS)。關於混合動力轎車,在保存傳統轎車的驅動體系的一起,引入了一套新的電驅動體系,然後也會發生車
用PCB的疊加增量。
可見,新動力轎車所帶來的轎車PCB價值增量包括兩部分,即混合動力轎車所帶來的疊加增量和純電動轎車所帶來的代替增量。就轎車電子
價值而言,混合動力轎車所發生的疊加增量與純電動轎車所發生的代替增量巨細根本相同,可以以為二者所帶來的轎車板增量也根本相同,因此在後
續的轎車板增量測算中不再對混動轎車和純電動轎車進行區別。 不論是混動仍是純電動,其PCB增量的詳細來歷都首要是三大動力操控體系(BMS、
VCU和MCU): VCU:由操控電路和演算法軟體組成,是動力體系的操控中樞,作用是監測車輛狀況,施行整車動力操控決議計畫。VCU 中的操控電路
需求用到 PCB,用量在 0.03 平米左右。
MCU:由操控電路和演算法軟體組成,是新動力車電控體系的重要單元,作用是依據VCU發出的決議計畫指令操控電機運轉,使其依照VCU的
指令輸出所需求的交流電。MCU中操控電路PCB用量在0.15平米左右。 BMS:BMS 是電池單元中的核心元件,經過對電壓、電流、溫度和 SOC 等參數
的收集和計算,進而操控電池的充放電進程,完成關於電池的維護和歸納辦理。BMS 硬體由主控(BCU)和從控(BMU)組成,從控裝置於模組內部,
用來檢測單體電壓、電流和均衡操控;主機板方位比較靈敏,用於繼電器操控、荷電狀況值 (SOC)估量和電氣損害維護等。BMS 一般選用穩定性更好
的多層板,單體價值較其他電路板高。作用是監測單體電池的電壓、電流等方針,完成均衡操控,避免呈現過壓過流等損害電池壽數和功能的狀況。
BMS 因為架構雜亂,需求用到大量的 PCB, 主控電路用量約為 0.24 平米,單體辦理單元則在 2-3 平米。因為不同操控單元關於PCB板的工藝要求不
同,產品的價格也有較大差異,例如,BMS 單元的主控線路板單價可高達20000元/平方米,從控板價格則在 1500-2000元/平米左右,而相較之下,
VCU 與MCU 所用的PCB為一般板,附加值並不算高,價格在1000元/平米。一起,各類BMS的單體辦理單元數量也有所不同,導致不同車型的PCB用量存
在差異,均勻在3-5平米左右,整車PCB用量在5-8平米之間,價值約為2000元左右,遠高於傳統的高級轎車。
近年來,全球新動力乘用車商場飛速發展,據計算,2013年全球新動力乘用車銷量僅有14.7萬輛。從2014年至2016年,全球新動力乘用車銷
量別離為35萬輛、55萬輛、77萬輛,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8.3%。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動力轎車商場,商場規模擴張速度高於全球均勻水準,2015-
2016 年,國內新動力轎車別離完成產量 37.9 萬輛和 51.7 萬輛,歸納考慮方針方針、積分制影響和車企出售規劃等要素,保存預計 2017-2020年
國內新動力轎車產量別離為70萬輛、100萬輛、120萬輛和150萬輛,對應的商場浸透率也會逐步提高至5%左右。以此測算,到2020年,新動力轎車至
少給國內轎車板商場帶來30億元的商場增量。而依據全球動力署(IEA)計算,到2020 年全球新動力轎車總銷量將到達600萬輛,以此測算新動力轎
車將會給全球轎車板商場帶來近120億商場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