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孔的基本概念
過孔(via)是多層PCB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鑽孔的費用通常占PCB制板費用的30%到40%。 簡單的說來,PCB上的每一個孔都可以稱之為過孔。 從作用上看,過孔可以分成兩類:一是用作各層間的電力連接; 二是用作器件的固定或定位。 如果從工藝制程上來說,這些過孔一般又分為三類,即盲孔(blind via)、埋孔(buried via)和通孔(through via)。 盲孔位於印刷線路板的頂層和底層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於表層線路和下麵的內層線路的連接,孔的深度通常不超過一定的比率(孔徑)。 埋孔是指位於印刷線路板內層的連接孔,它不會延伸到線路板的表面。 上述兩類孔都位於線路板的內層,層壓前利用通孔成型工藝完成,在過孔形成過程中可能還會重疊做好幾個內層。 第三種稱為通孔,這種孔穿過整個線路板,可用於實現內部互連或作為元件的安裝定位孔。 由於通孔在工藝上更易於實現,成本較低,所以絕大部分印刷電路板均使用它,而不用另外兩種過孔。 以下所說的過孔,沒有特殊說明的,均作為通孔考慮。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一個過孔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中間的鑽孔(drill hole),二是鑽孔周圍的焊盤區。 這兩部分的尺寸大小决定了過孔的大小。 很顯然,在高速,高密度的PCB設計時,設計者總是希望過孔越小越好,這樣板上可以留有更多的佈線空間,此外,過孔越小,其自身的寄生電容也越小,更適合用於高速電路。 但孔尺寸的减小同時帶來了成本的新增,而且過孔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的减小,它受到鑽孔(drill)和電鍍(plating)等工藝科技的限制:孔越小,鑽孔需花費的時間越長,也越容易偏離中心位置; 且當孔的深度超過鑽孔直徑的6倍時,就無法保證孔壁能均勻鍍銅。 比如,如果一塊正常的6層PCB板的厚度(通孔深度)為50Mil,那麼,一般條件下PCB廠家能提供的鑽孔直徑最小只能達到8Mil。 隨著雷射鑽孔科技的發展,鑽孔的尺寸也可以越來越小,一般直徑小於等於6Mils的過孔,我們就稱為微孔。 在HDI(高密度互連結構)設計中經常使用到微孔,微孔科技可以允許過孔直接打在焊盤上(Via-in-pad),這大大提高了電路效能,節約了佈線空間。
過孔在傳輸線上表現為阻抗不連續的中斷點,會造成訊號的反射。 一般過孔的等效阻抗比傳輸線低12%左右,比如50歐姆的傳輸線在經過過孔時阻抗會减小6歐姆(具體和過孔的尺寸,板厚也有關,不是絕對减小)。 但過孔因為阻抗不連續而造成的反射其實是微乎其微的,其反射係數僅為:(44-50)/(44+50)=0.06,過孔產生的問題更多的集中於寄生電容和電感的影響。
二、過孔的寄生電容和電感
過孔本身存在著寄生的雜散電容,如果已知過孔在鋪地層上的阻焊區直徑為D2,過孔焊盤的直徑為D1,PCB板的厚度為T,板基材介電常數為 ε, 則過孔的寄生電容大小近似於:C=1.41 ε TD1/(D2-D1)
過孔的寄生電容會給電路造成的主要影響是延長了訊號的上升時間,降低了電路的速度。 舉例來說,對於一塊厚度為50Mil的PCB板,如果使用的過孔焊盤直徑為20Mil(鑽孔直徑為10Mils),阻焊區直徑為40Mil,則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公式近似算出過孔的寄生電容大致是:
C=1.41x4.4x0.050x0.020/(0.040-0.020)=0.31pF
這部分電容引起的上升時間變化量大致為:
T10-90=2.2C(Z0/2)=2.2x0.31x(50/2)=17.05ps
從這些數值可以看出,儘管單個過孔的寄生電容引起的上升延變緩的效用不是很明顯,但是如果走線中多次使用過孔進行層間的切換,就會用到多個過孔,設計時就要慎重考慮。 實際設計中可以通過增大過孔和鋪銅區的距離(Anti-pad)或者减小焊盤的直徑來减小寄生電容。
過孔存在寄生電容的同時也存在著寄生電感,在高速數位電路的設計中,過孔的寄生電感帶來的危害往往大於寄生電容的影響。 它的寄生串聯電感會削弱旁路電容的貢獻,减弱整個電源系統的濾波效用。 我們可以用下麵的經驗公式來簡單地計算一個過孔近似的寄生電感:
L=5.08h[ln(4h/d)+1]
其中L指過孔的電感,h是過孔的長度,d是中心鑽孔的直徑。 從式中可以看出,過孔的直徑對電感的影響較小,而對電感影響最大的是過孔的長度。 仍然採用上面的例子,可以計算出過孔的電感為:
L=5.08x0.050[ln(4x0.050/0.010)+1]=1.015nH
如果訊號的上升時間是1ns,那麼其等效阻抗大小為:XL=πL/T10-90=3.19Ω。 這樣的阻抗在有高頻電流的通過已經不能够被忽略,特別要注意,旁路電容在連接電源層和地層的時候需要通過兩個過孔,這樣過孔的寄生電感就會成倍新增。
三、如何使用過孔
通過上面對過孔寄生特性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速PCB設計中,看似簡單的過孔往往也會給電路的設計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 為了减小過孔的寄生效應帶來的不利影響,在設計中可以儘量做到:
1.從成本和訊號質量兩方面考慮,選擇合理尺寸的過孔大小。 必要時可以考慮使用不同尺寸的過孔,比如對於電源或地線的過孔,可以考慮使用較大尺寸,以减小阻抗,而對於訊號走線,則可以使用較小的過孔。 當然隨著過孔尺寸减小,相應的成本也會新增。
2.上面討論的兩個公式可以得出,使用較薄的PCB板有利於减小過孔的兩種寄生參數。
3.PCB板上的訊號走線儘量不換層,也就是說儘量不要使用不必要的過孔。
4.電源和地的管脚要就近打過孔,過孔和管脚之間的引線越短越好。 可以考慮並聯打多個過孔,以减少等效電感。
5.在訊號換層的過孔附近放置一些接地的過孔,以便為訊號提供最近的回路。 甚至可以在PCB板上放置一些多餘的接地過孔。
6.對於密度較高的高速PCB板,可以考慮使用微型過孔。